入选“国家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入选2024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来源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发布时间 :2024-09-03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财政厅印发《广东省2024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入选2024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新起点 新征程


2024年9月3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建设启动会隆重举行,为骨科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也标志着医院骨科在医疗领域迈向了更高的台阶。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以其卓越的医疗技术、先进的设备设施和人性化的服务,在患者群体中树立了良好口碑。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团队将肩负起更大责任和使命,以更高标准自我要求,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推动科研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骨科团队将秉持初心,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我国骨科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入选“国家队”!


骨科医学中心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重点发展学科之一,被纳入高质量、高水平医院建设一级发展梯队。


2020年,骨科被评为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经过三年建设,2022年被批准成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23年同步递进为“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经过四年时间建设,2024年成功入选“国家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骨科医学中心建设有深圳市骨科创伤修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其所开展的术中脊髓监护技术、脊髓及周围神经的相关基础研究,已达国际一流水平。2021年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在内地首次引进“磁力可控延长钛棒”,和传统的生长棒相比,这款器械将为早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治疗带来革命性、划时代的进步。2023年骨科医学中心脊柱外科获得第二轮引进“香港大学张文智教授脊柱病变性医疗团队”。


图片

骨科医学中心大家庭



学科“领头羊”


骨科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由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脊柱外科全球最高学术机构)首位华人主席、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前系主任、何冯月燕基金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张文智教授担任,由香港大学小儿骨科杜启峻教授和新引进国内脊柱外科专家陶惠人教授担任医学中心主任共同引领科室发展。


学科带头人张文智教授,从事脊柱外科医教研工作35年,一方面,在脊柱侧弯综合防治一体化的临床及转化研究领域,他不仅具有突出的专业水平,还有杰出的社会贡献,因此在2021年被授予脊柱畸形领域的最高个人成就奖The Walter P. Blount Award。


另一方面,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及临床转化研究领域,他带领团队不仅创建了世界上首个最大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研究数据库,还进行了一系列出色的基础研究,因而分别在2008年获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最高基础研究成就奖Henry Farfan Award,在2010年获得国际腰椎研究学会临床研究奖(该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之一)ISSLS Prize Winner。


张文智教授先后成为AO Spine国际研究委员会的首任主席(2006-2008年)、脊柱研究国际论坛创会主席(2008-2014年)、脊柱外科全球最高学术机构——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简称SRS)主席(2016-2017年),其为SRS自1966年成立以来第一位北美以外的主席。2021年4月,他被宣布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图片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罕见病医学中心(筹)主任、骨科学科带头人张文智教授

杜启峻教授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小儿骨科主任、罕见病医学中心(筹)副主任;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临床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杜启峻教授长期从事小儿骨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是国内从事骨骼发育不良疾病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的主要学者之一,2016年牵头成立国内第一个成骨不全多学科诊疗中心。


杜启峻教授擅长各类肢体力线矫正;遗传代谢性骨骼畸形矫正;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先天或后天肢体畸形;大脑性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