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卢宠茂:香港铁医的健康中国梦
2018年1月,广东省卫生卫生计生委直属单位《人之初》杂志社主笔宋炳军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进行了专访,报道刊发在2018年2月的《人之初》杂志上。以下是报道原文: 一条 37 公里长的边界线,香港和深圳被轻轻隔开,亲密而遥远。 每天,超过 70 万人往来两座年轻而又繁华的城市之间,他们中很多人就像是城市候鸟,白天在紫荆花飘扬的香港上班,夜晚回到勒杜鹃怒放的深圳生活,用脚步丈量着两种不同的文化。 也有人逆流而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院长卢宠茂就是其中之一。“我白天是深圳人,晚上是香港人。”卢宠茂说,每个工作日早上 6 点多,他准时从香港薄扶林的玛丽医院出发,1 个多小时后抵达深圳红树林景区旁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夜晚再返回香港与家人团聚。 从 2012 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业第一天起,卢宠茂就开始了双城记的生活。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 6 年多的时间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经成为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面旗帜, 也是广东省最年轻的三甲医院, 而卢宠茂逐渐以医院改革者的身份广为人知。 “香港是一国两制,我们的医院是一院两制。”卢宠茂说,港大北上与深圳市政府合办医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会,两种理念的碰撞,“可以创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疗体系”。 观音赐来的外科专家 “其实,我自己就是粤港澳合作的‘成果’。”卢宠茂笑着说,他祖籍东莞,在澳门出生,在香港长大,如今回深圳工作,显然,在把港大深圳医院打造为中国医改的旗帜和粤港合作的样板之前,他自己已经是粤港澳合作的“重要成果”。 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因为他的出生就是一次“意外”。 卢宠茂父母毕业于岭南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广州和武汉的高校任教。在卢宠茂之前,父母已经生了4 个男孩,大哥二哥在广州出生, 三哥四哥在武汉出生,1961 年搬到澳门后母亲怀上了第 5 个孩子。由于担心还是男孩,就想打掉,然而母亲却梦到观音,问观音该不该要这个孩子,观音说要,这是一个好孩子。 “妈妈给我起了一个乳名:音赐,观音赐子的意思,广东话像是‘英气’,很多人以为我是英气勃勃。” 卢宠茂说,在他之后卢家又添了第6 个男孩,这是 64 万分之一的机会, 父亲因此调侃:“我们家为什么穷?因为家里无一千金。” 卢宠茂的父亲年轻时曾以医生为职业理想,他说:“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也不论是对富人还是穷人,做医生都可以帮到人。”他的理想因为抗战错过,却得以在子孙身上延续,6 个儿子出了 3 名医生,一名眼科医生,一名药剂师,一名肝胆外科专家,孙辈如今也有 5 名医生。 同样是选择做医生,卢宠茂别有一番抱负,他立志解决香港的某个医疗难题,肝病因此进入他的视线。 中国是肝病大国,香港的乙肝发病率和内地一样居高不下,而乙肝患者中四分之一会出现肝硬化、肝癌等重大疾病,1985 年在香港大学获得内外全科医学专业学士后, 他就选择了肝胆外科。 选择外科同样是有原因的。卢宠茂从小喜欢做手工,他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与刻刀、模型为伴, 他擅长在方寸之间展示灵巧的手指和层出不穷的灵感。 和刻刀一样,手术刀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个人脑和手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外科是真正能改变病人生命的,每一针, 每一刀都影响着一个人的生命。” 牛津大学医学史学家玛丽·道布森在她的著作中强调,医学是人类最大的福祉,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卢宠茂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并且认为外科尤其如此。他用肝胆外科手术中为血管缝针举例,针脚疏松会渗漏,针脚密集则可能引发栓塞乃至死亡。做手术是体现医学艺术魅力的时刻,他一直坚持手工缝线,就是相信自己的“艺术”。 30 多年过去了,卢宠茂的手术刀法和医者仁心打动了香港人。而他每一例手术背后,似乎都可以看到一个少年专心雕刻的影子。 为了让手术刀的刀法快速娴熟起来,他曾在猪身上练手,这既是医学试验,也是背水一战。在踏入肝胆胰外科领域后,卢宠茂遇到了很多肝硬化、肝癌病人,唯一能解救他们的就是肝脏移植。 肝移植手术是腹部外科中难度系数最高的手术之一,然而当时的香港距离这一手术非常遥远,所有的医院都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在病痛中离世。 一个又一个病人的悲惨经历, 让卢宠茂耿耿于怀,他决定在猪身上自学肝移植手术。香港肝病学专家、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范上达支持卢宠茂,两人联手, 一年杀了十几头猪,就取得了猪肝移植的成功。 1991 年,两人再次联手完成了香港第一例人体肝移植手术。可以说,香港肝脏移植手术, 就开始于沙宣道的猪栏。 由于人口基数小,起步晚,香港的肝移植数量少,而每个人的肝脏结构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没有足够的病例积累,医生很难面对各种突发情况。 为了尽快提高肝移植技术,更好地为肝病病人服务,卢宠茂决定到西方取经。他的目的地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那里有全球最大的肝移植中心。 当时一位师兄不看好香港肝移植的未来,他劝卢宠茂调整方向, 选择胆囊和胰腺。 “香港肝脏捐献很少,肝移植手术又特别复杂, 你学这个不会有前途的,回到香港可能连手术都没得做。”他说, 香港的私立医院不会开展肝移植手术, 跳槽也难, 会影响未来的事业发展。 “容易的就不用我做了。”卢宠茂笑了,当初选择肝脏方向就是因为肝脏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简单的肝脏切除手术也有 20% 的死亡率。不忘初心,他自然不畏惧肝移植手术将面临的困难。更何况,他从未有过跳槽到私立医院的心思。 用活人的器官救活人 UCLA 没有让他失望,这里每年要做 270 多例肝移植手术,每周都有 5 ~ 6 例。卢宠茂大开眼界, 他先做供体手术,再做受体手术, 废寝忘食。为了把最先进的肝移植技术带回亚洲,女儿的出生也顾不上,太太只好迁就他,去美国探亲生孩子。 一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超过100 例肝移植手术,从而掌握了全套技术,肝移植手术在他面前揭开了所有的面纱。 这一次进修是卢宠茂医学生涯的转折点,也是香港肝移植手术的转折点。 离开 UCLA 前,肝移植中心的朋友们为他组织了一场小型告别聚会,卢宠茂很谦虚地说,“我们香港是Mickey Mouse,我的愿望就是回到香港,每月能做 1 例,一年12 例。” 美国的捐献比例是每百万人中 20 人,香港只有不到 6 人, 卢宠茂想大展拳脚,但时常陷入无肝可用的尴尬,最初一年只能做 10 台左右的肝移植手术。 还是在美国期间,卢宠茂曾为一位车祸去世的 13 岁女孩取肝。女孩去世后,她的母亲很快同意捐献器官,并且在病历上写了一段打动卢宠茂的话:If she can not live,I hope she can live in another person.(如果她无法活着,我希望她的生命能在别人身上得以延续。) 卢宠茂多次讲述这个故事, 希望能够激发居民进行遗体器官捐献的热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了新的探索——活体右肝移植。“当时全世界都没有人敢做右肝移植,我们就想挑战一下,也是逼上梁山。”卢宠茂说。 人的肝脏分为左右两叶,右叶大而厚,占全肝 2/3,左叶小而薄, 占 1/3。科学证明,1/3 的肝脏健康就能维持一个人的生命所需,此前有专家尝试左肝活体肝移植,但卢宠茂认为,左肝太小,尤其是女性捐肝给男性时难以起效。 卢宠茂决定把风险的一部分转嫁给提供器官的人——肝脏是人体少有的可再生器官,切剩的 1/3 肝脏会恢复长大, 不会影响日后的正常生活。 1996 年,卢宠茂爬上了肝移植的珠穆朗玛峰,活体右肝移植成功了。 随后,香港肝移植量迅速增加, 最高的一年他的团队做了 96 例肝移植手术,其中 2/3 都是活体肝移植。而截至目前,香港累计已经完成了超过 1500 例肝移植手术,并且存活率超过 90%,大部分是活体右肝移植。 因为活体右肝移植的成就,2005 年,卢宠茂与范上达等四位医生为香港带回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0 年香港的亚洲电视将央视的“感动中国”节目全盘拷贝到了香港,有了“感动香港”年度人物评选。第二届,“换肝之父”范上达和卢宠茂一同入选。时任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赞美他们是香港良心,释放出正能量,足以引导整个香港社会的向上提升。 “真正感动香港的,是病人的坚毅和对医生的信任”,作为肝移植手术的领军人物,卢宠茂将更多的肯定给了捐献者,“真正感动香港的,是他们捐肝给亲人,甚至陌生人的勇气和无私精神。”当天, 卢宠茂穿着一身中山装,在众多西装革履的嘉宾中格外引人注意。 西方的认可终于姗姗而来。 2010 年卢宠茂被选为世界肝移植学会主席,打破了美国人的垄断。“我是肝移植学会唯一的亚洲主席。” 卢宠茂自豪地说,此前香港乃至整个亚洲的肝脏移植在国际上影响力很小,大多数相关的会议都是由欧美国家组织并发表相关研究。 直到卢宠茂的活体肝移植诞生,一剑西来,天外飞仙,亚洲的肝移植手术从落后者一跃成为领先者。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就在此前一年,卢宠茂曾差点放弃活体肝移植手术。 当时他主刀一例交叉换肝手术,两位捐肝者分别捐肝给对方亲属,移植手术均取得了成功,但 5 天后一位捐肝者健康情况突然恶化,出现肾衰肝衰,一度病危。卢宠茂特别内疚,他甚至决定,如果这个女孩因为他的手术而去世,他将封刀。 幸运的是,他成功抢救回女孩的生命,也保住了活体肝移植的生命。 开创活体肝移植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卢宠茂却从未停止前行的步伐。 他发现了一种名为小肝综合症的疾病,找到了缓解的方法,并且还找到了突破传统手术中对受体所需最小肝重量的方法,通过减少所必需的肝量而提高了手术对供体的安全性,一箭双雕。 此外,他还是全世界首位发表介入治疗肝癌临床对照研究的专家,他的肝脏切除手术在国际上同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针对肝癌患者肝移植降低复发率做了大量研究…… 在香港玛丽医院工作期间,卢宠茂专职负责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手术,这些手术的挑战性非常大, 尤其是肝移植手术,平均每台手术需要 11 个小时,经常一个手术通宵完成了,而另一个手术已经在等着他,但他从未退缩过。 由于工作太拼,他曾试过每周工作 100 小时, 累到十二指肠出血,后来又因为主刀时颈部保持不动太久,导致神经受压,手部麻痹,香港人因此称他为“铁医”。 铁医有柔情,他多才多艺,会拉小提琴,爱听古典音乐,当上医生后,却完全没有时间一碰。“你现在给我一把琴,连看五线谱上的‘豆豉’(音符)也有点困难。”卢宠茂说,他坚持的爱好就只有跑步了。 为了治病救人,舍弃休息时间是常有的事情。十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卢宠茂帮助一个妻子捐肝救夫,“我牺牲的只是一顿和家人同桌的中秋晚饭, 但就换来另一个家庭十几年的中秋团圆。现在他们一家生活得很好,这已经是最好的回报。” 2004 年,父亲去世,卢宠茂曾反思没有给予家庭更多团聚时间。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旧忙碌,不舍日月。 如今儿子也成为忙碌的外科医生,已经可以预见未来也会忙得没有时间放在家庭中。“不知他以后会不会后悔,但我相信,作为医生,我们都有心理准备, 这是作为医生的责任和担当。” 做一次最大的科学研究 从 2012 年开始,卢宠茂的主场搬到了深圳。 由于还没有取得器官移植的许可,器官移植中心也由此成为港大深圳医院 5 个“卓越中心”中唯一仍未开展业务的部门。 不过,该院的肝胆胰外科却已经成为深圳乃至华南地区不容忽视的外科势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卢宠茂教授与肝胆胰外科团队共同讨论患者的影像图 2016 年,37 岁的潘先生因为长期拉肚子到医院治疗,竟然发现得了胰腺癌,并且转移到了肝脏, 造成 3/4 肝组织被癌细胞侵犯。这是和苹果公司 CEO 史蒂夫·乔布斯一模一样的重疾。 乔布斯选择的是肝移植,而卢宠茂在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后,提出了一个全新方案:尝试全球最新的“ALPPS 分阶段切肝”手术,结合腹部最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通过缜密的手术方式成功清除胰腺和肝脏的肿瘤,令病人起死回生。 不久前,在卢宠茂的指导下, 肝胆胰外科又开创性地开展了“养肝分步切除”手术。 据肝胆胰外科副顾问医生纪任介绍,该手术病人肝癌巨大,拿掉肿瘤后只能剩下16% 的肝脏,而国际上认为 40% 的肝脏才算是安全的,最终团队把手术分成两步走,第一步将肿瘤一侧的血管结扎,促使好的一部分肝脏迅速生长,7 天后增大到 37%,然后进行第二步切除手术,手术同样取得了成功。 卢宠茂教授带领肝胆胰外科团队开展分阶段肝切除术 这两个手术,卢宠茂都不再是主刀医生。不久前他被邀请到马来西亚,帮助马来西亚开展了首例肝移植手术,同样没有主刀。如今的卢宠茂工作重心已经从钻研个人技术转向了培养年轻医生,以及完善港大深圳医院的各项制度,推广绿色医疗文化,使更多人能够分享医疗技术进步的成果。 2016 年,卢宠茂接任港大深圳医院新的掌门人。“Failure is not a shame. Just do it.(失败并不可耻, 做就好了。)”卢宠茂说,他要推广绿色医疗文化。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张伟一直十分关注港大深圳医院, 也由此与卢宠茂成为好朋友。他表示,卢宠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腼腆的,但熟悉了之后就会发现他很睿智,“卢院长不仅是一名肝病专家, 更是一名医院管理专家,是一名有情怀的医院管理专家。和他交流,能够深切感受到他身上对百姓、对员工的关爱,感受到医生的初心。” 这份初心在医院里很轻松就能感觉得到。这座占地面积约 19.2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6 万平方米的医院,乍看更像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大学,远没有内地医院熟悉的拥挤、嘈杂之感。 在这里,患者候诊的时间很短,因为来医院之前患者就已经提前预约好就诊时间,只需比约好的时间提前半小时抵达医院即可。 初次就诊“先全科再专科” 的就诊秩序也分流了人群。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心也十分周到,你待在候诊区,只要有困惑,就可以就近找到工作人员来帮助你。 偶尔你也会碰到卢宠茂,他有一双大长腿,步伐频率很快,很多时候,身边的人要小跑着才能跟上他。在手术室,卢宠茂从来都是从容不迫的,但在医院管理中,他的步伐一直比较快。 正是因为这种紧迫感和效率,在过去 5 年多的时间里,港大深圳医院在办医、管医、行医、就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比如前文提到的确立“先全科后专科”的就医秩序、推出全部预约挂号制,以及取消编制后全员聘用并以岗定薪、门诊取消输液、建立了病人关系科公开处理医患矛盾、推出全科门诊和住院打包收费服务, 已经于 2016 年 1 月推出的 10 种手术病例住院打包收费, 以及即将于 2018 年春节后推出的新的57 种住院病例打包收费等等, 无不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动作目前已经被推广到深圳乃至广东。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树立了深圳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本。”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说,港大深圳医院已初步建立起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 不止如此,卢宠茂还积极打击号贩子,并且通过绿色医疗文化消灭了“黑金”、红包。 他成立了一个廉政科,邀请香港廉政公署的退休工作人员来上课,在医院里面推广廉洁的理念。他组织人手将无法退回的礼物进行拍卖,建立基金帮助一些困难病人。“信任、公平、公正,也将是我们的一个贡献。” 卢宠茂说。 通过一系列措施,港大深圳医院让医生和病人站在同一个方向, 而不是对立面。而从期待到疑惑, 从埋怨到接受, 深圳人也已经习惯了这个混血儿, 该院患者满意度在深圳各大医院中排名第一。 当然,质疑的声音也一直存在, 但已经无法阻挡港大深圳医院的发展。就像深圳市卫生和计生委医改办主任李创介绍,港大深圳医院是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面旗帜,它已经立起来了,迎风飘扬。 也有人曾当面问卢宠茂,你是大学教授,以临床技术闻名于世界,为什么会选择在即将退休的时候转行做一名行政管理人员? 他的回答是,这是一次伟大的科学研究。“你们不要觉得我一直在办公室里面开开会,搞搞接待, 其实我把医院看成一个实验室—— 港大深圳医院是全世界医学研究最大的一个项目。”卢宠茂说,自己毕业已经 33 年了,研究了一些新的外科手术,可能帮到了几千人, 但是医院改革的成果推广出去,可以影响深圳近 2000 万人,影响广东 1 亿人,乃至影响全国 13 亿人。 目前港大深圳医院的诸多探索还在路上,作为一个毅行者(香港远足筹款活动)和马拉松运动爱好者,卢宠茂深知,在一个漫长的运动中,毅力比体力更重要。 “我们医院还是一个婴儿。刚刚服务量提升,财政比较稳定,通过了三甲认证,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成为国家药监局认可机构,可以做药品临床试验了,我们可以站稳了,可以走路了。”卢宠茂用人生做比喻,他说,相信港大深圳医院一定是未来内地医院的模式,“我们的婴儿不是一个普通的婴儿,大部分人都希望他是 superman。”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可以做更多更好的事情。”卢宠茂说。他喜欢听刘德华的《如果有一天》,有时候也会轻轻哼唱,歌词自在豁达,像佛偈,那是一个美好的未来:“只要食得落睡得好,天天里笑得开口。” 来源:《人之初》杂志2018年2月刊 采写:宋炳军 编辑:方羊 .2018
深港同贺! 港大深圳医院五年晋级三甲,并获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
2017年10月 港大深圳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现场评审 同时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018年2月1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隆重举行港大深圳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揭牌仪式。 作为一家建院仅5年的公立医院,港大深圳医院是广东省最年轻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也是国内首家ACHS和三甲双认证医院。 深圳市副市长、港大深圳医院董事长吴以环,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市医管中心主任王大平,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李国章教授、香港大学署理校长谭广亨教授、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教授等医院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以及医院员工共同参加了此次揭牌仪式。 港大深圳医院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共同见证此次揭牌仪式。(左起依次为:周光晖董事、庄婉珍董事、雷操奭董事;院长卢宠茂教授;梁卓伟董事,谭广亨董事,李国章董事,吴以环董事长(深圳市副市长),王大平董事,罗乐宣董事,丘健明董事;于秀峰监事长,欧阳祥山董事。) 作为深港医疗合作的典范,港大深圳医院的第二个五年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院长卢宠茂教授表示:医院将医、教、研全面发展,使医院管理和服务再提升一个水平。港大深圳医院建院10年的目标是“传承港大医学院130周年”,全力推进人才培养,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院长卢宠茂教授致辞 揭牌仪式上,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市医管中心主任王大平表示:“2017年下半年,医院既通过了三甲评审,又获得了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在这样的基础上,希望医院在医改方面再创佳绩;在医疗管理上做到国际先进。这需要时间,但是我相信,也有信心,港大深圳医院一定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市医管中心主任王大平致辞 对于未来发展,王大平主任期望:“港大深圳医院作为香港大学的附属医院,希望香港大学对医院进行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管理,这种一体化管理将体现在精细化、国际化,体现在把香港的好的办医文化引进内地。同时,希望卢院长把香港和内地好的文化融合起来。希望港大深圳医院全体员工在医院未来5年的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国家的医改,为医疗水平整体的提升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当天下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深圳市副市长、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董事长吴以环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医院运行情况报告等事项。 新年新征程 未来五年全力以赴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五年内成为国内首家ACHS和三甲双认证,它是怎样做到的?如下内容节选自2017年12月12日《时代周报》报道。 设立五年后,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港合作标本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称“港大深圳医院”),成为广东省最年轻的三甲医院。 深圳市卫计委医改办处长李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港大深圳医院是香港与内地两地文化的融合,同时又按照全新的制度在运作,“五年时间,能够做到这个样子,是非常难的”。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三甲医院评审标准非常严格,对医院的管理有很高的要求。医院五年来将香港优质的医疗管理跟内地磨合在一起,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卢宠茂是港大深圳医院第二任院长、香港大学外科学系系主任。 卢宠茂透露,接下来将会在医院收费方面做更多的示范工作。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 创建三甲医院的工作,是从2015年开始的。 港大深圳医院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申请三甲医院有637个标准,医院将这些标准,分发给不同的人去处理。“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再加上要克服语音障碍,确实花费了一段时间。” 2017年10月25-28日,广东省卫计委委托省医院管理评价质控中心7位专家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以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对港大深圳医院进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场评审。 2017年10月28日,广东省卫计委医政处张伟处长宣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经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标准!” 评审专家们认为:港大深圳医院创新诊疗模式,推行打包收费,杜绝滥用抗生素,成功引进香港医院持续改善的理念,重建医患信任,对医院暴力和红包回扣实行“零容忍”,创新不良事件管理理念,首次公开披露,医院在各项细节管理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最终,港大深圳医院顺利通过评审,这离不开“绿色医疗”理念的实施。 据了解,医院结合两地的情况,通过减少耗材浪费,实行打包收费,取消点滴房等制度打造“绿色”医院。同时也给予医护人员更高的薪水,杜绝收红包现象;严厉打击医闹,保障医生的工作环境,打造“绿色”医患关系。 “我们希望推动绿色的医疗文化,医院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钱为中心,秉持一种公平、公正、公开、公益性的理念。同时建立一种透明机制,让医生有专业的精神,不要因为钱去浪费资源。”卢宠茂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李创对时代周报记者补充解释:“绿色医疗理念,从医改的角度来讲,就是安全、有效、方便、智能,能够用最适宜的技术来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所有医疗机构都是为了促进人民健康的,不是去做治疗、开药、住院这些简单技术活的。为最广大的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服务,就是从医改角度对公立医院的定义。” 还能再输出什么经验? 2017年10月29日在港大深圳医院举办的2017国际绿色医疗论坛上,广东省卫计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指出,近期粤港两地将签署医疗交流合作备忘录,深化两地交流研讨、人才培训、服务发展等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早已有之。比如说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还有两地传染病疫情的互动,疫情的预警响应,以及香港内地两地病人的转运等。建立港大深圳医院也是其中之一。未来两地在医疗卫生领域会出现更加深度的合作,也会越来越多。”李创透露。 至于港大深圳医院的模式经过五年实践,能否复制到内地其他地区,李创认为,港大深圳医院作为深圳医改的旗帜,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旗帜,它的所有措施推动到各个地方,都可以使用。 但前述工作人员抱有不同观点。“目前把这种模式推行到各地还是有很多限制,深圳离香港比较近,来回比较方便,其他地方没有这个优势。”他说。 卢宠茂对未来的愿景则是,希望可以对改革再提供一点帮助。“过去五年,我们做了不少事情,在医改、服务、人事方面也做了很多改变。未来五年,收费方面的改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过去的收费模式在很多地方不合理,对于专业人员的价值定得太低。医生做一个手术费用很少,检查、药和急诊却比较贵,这些都不正常。” “港大深圳医院今后的发展应该汲取内地三甲医院的经验和教训,现在内地三甲医院依赖的是病人流量,大病小病都看。没有真正发挥自己引领医疗技术、解决疑难杂症方面的作用。港大深圳医院本身的模式和定价与内地其他三甲医院不太一样,希望能去做这些事情。”长期关注医改的中欧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 部分文字来源:《时代周报》(已获授权转载,原文有删减) 标题:《五年磨合晋升三甲 港大深圳医院的坚持与妥协》 记者:谢艺观 张硕 .2018
十小时!他们巧手“摘除”17岁少女背部155度“驼峰”
17岁的广东信宜农村女孩萍萍(化名) 患有一种被称为“神经纤维瘤”的遗传病 这导致她16岁时背部向后弯曲似“驼峰” 下肢几近瘫痪 无法行走 由于家庭贫困 也拿不出钱来给她治病 幸好前行路上遇见他们 一直并未放弃! 救女心切的妈妈向电视台进行了求助。当萍萍的新闻节目播出后,一名企业家向萍萍伸出了援手:不仅资助了萍萍全部的治疗费用,而且为萍萍一家提供了在外治疗期间的生活费。 2017年11月7日,萍萍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很成功,骨科医生团队矫正了萍萍弯曲155度的脊柱畸形。 术后第二天,萍萍的双腿就可以活动了。2017年12月初,萍萍顺利康复出院。 2017年11月7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引进的“三名工程”团队——香港玛丽医院张文智教授团队 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团队同台手术,共同为萍萍开展手术治疗。 想尽办法也要救女儿 张女士(化名)和丈夫都在信宜农村务农,家里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不知何故,大女儿萍萍从10岁开始,渐渐驼背,最近两年越来越明显,背部已经弯曲成一个“驼峰”。 更为糟糕的是,萍萍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差,到2016年5月已经无法行走,几近瘫痪,只能靠双手的力量扶着栏杆短时间站立。 “家里拿不出钱来给女儿治病,但我不能看着她这样下去。后来,村里人告诉我,可以向电视台救助。2016年5月,我拨打了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万家灯火》栏目的求助电话。”张女士回忆。 萍萍的这期电视节目,恰巧被在东莞经商的企业家陈先生看到了,他决定帮助萍萍。 陈先生打电话到《万家灯火》栏目,表达了希望帮助萍萍的愿望,并通过电视台最终联系上了萍萍一家人。 2016年底,陈先生亲自去萍萍家拜访。 要改善现状,必须手术 在陈先生的资助下,2017年春节后,萍萍从信宜农村老家来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诊。 骨科顾问医生杜启峻为萍萍检查后发现,神经纤维瘤导致萍萍的脊柱严重畸形,后凸155度,并且已经压迫到萍萍的心脏和肺部,导致萍萍呼吸困难,双下肢几近瘫痪。 患者萍萍术前X光片 如果要改善萍萍的症状,必须手术治疗。 2017年3月,萍萍到港大深圳医院骨科住院。“萍萍的脊柱畸形实在太严重,手术前必须通过牵引部分矫正,不然手术风险太大。”杜启峻顾问医生解释。 骨科团队为萍萍制定的初步治疗方案是:第一步在她头上安装一外固定环(halo支架),利用牵引的方法使其背部畸形有所改善;第二步手术矫形。 2017年11月初,经过7个多月的牵引矫正后,萍萍的脊柱畸形已经从之前的155度减少到100度左右,具备了手术条件,但是手术风险依然巨大。 为此,骨科决定邀请“三名工程”团队带头人、香港玛丽医院张文智教授参与指导手术,杜启峻顾问医生、朱锋顾问医生、吴建斌副顾问医生、周亚鹏医生共同为萍萍进行手术。 据张文智教授介绍,神经纤维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多系统损害。每十万人当中只有三个人发病,属于罕见病。 由于是基因遗传病,除了萍萍之外,她的两个弟弟也患有神经纤维瘤。只不过萍萍的神经纤维瘤长在了脊柱里,导致脊柱弯曲畸形,并导致下肢瘫痪。 要改善萍萍的症状并使得她可以重新直立行走,就要切除她的神经纤维瘤,并矫正已经严重弯曲的脊柱。 手术历时10小时顺利完成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术前,医生团队按照1:1的比例,3D打印萍萍的脊柱模型,讨论手术方案,力求方案精准。 3D打印的脊柱模型 2017年11月7日,萍萍的手术如期举行,张文智教授带领医生团队对她的胸8椎体和胸10椎体进行了截骨,将胸9椎体几乎完全截掉,然后用钛合金钉棒系统来替代被截取的椎体。 同时,医生团队向萍萍的脊柱椎弓根钉入钛合金钉,将其余扭曲的椎体进行矫正。 张文智教授根据患者脊柱模型, 和港大深圳医院骨科医生们将手术方案精准实行。 手术的全过程对患者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在每一个矫形步骤中,仔细地进行神经功能电生理测试。一旦电生理监护发现了异常信号,就意味着手术医生矫形角度已经超出神经安全范围。 于是,手术医生可以及时调整矫形部位,在电生理监护下小心翼翼地矫形、拉伸、去旋转,逐渐减小脊柱的畸形角度,在确保患者神经安全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程度的畸形矫形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萍萍的手术从11月7日上午10:00开始,一直进行到当天晚上8:00结束,历时10小时。 术前与术后对比图 令所有人都很开心的是,手术后第二天,萍萍的双脚就可以活动了。 据杜启峻顾问医生介绍,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弯是非常罕见的疾病,术前国际及国内同行对这例患者手术效果抱很小的希望。 萍萍在术后的良好效果出乎大家的意料,整个医疗团队都感觉到很欣慰。 萍萍的所有治疗费用全部由陈先生资助。此外,陈先生还资助了萍萍在港大深圳医院期间的生活费,帮助一家人渡过难关。 手术后经过一个月康复训练,萍萍已经可以扶着助步器慢慢行走,背也挺直了。2017年12月初,萍萍康复出院。 香港玛丽医院张文智教授团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医护团队 以及爱心企业家陈先生一家为患者萍萍举行小型仪式,以庆祝萍萍术后康复。 .2017
港大深圳医院全球首次发现罕见免疫缺陷新致病基因 精准医疗救治两姐弟
今年10岁的杨柳(化名)和5岁的杨乐(化名) 是亲姐弟 与同龄人不同 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 反复肺炎、血小板减少 溶血性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 这使得他们成为医院住院部的“常客” 姐弟俩更是好几次住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 有一次,姐弟俩几乎同时被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令他们的父母伤心欲绝 幸而他们最终闯过了“鬼门关” 后来,经过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儿童风湿免疫专科团队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明确姐弟俩患有自身免疫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样疾病——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医生团队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严谨的科学研究,不仅对姐弟俩进行了精准诊断,而且在全球首次发现了一种该病新的致病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17年11月发表在国际顶尖的临床免疫学杂志上。 港大深圳医院儿童风湿免疫专科团队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实验室查看基因测序情况。 (从左到右依次:团队成员余婷婷,儿科副顾问医生毛华伟,梁伟玲医生,刘陈菁医生以及世界知名小儿免疫学家、亚太免疫缺陷学会主席、香港大学儿童与青少年医学系讲座教授刘宇隆) 姐弟俩反复感染 父母外地求医 2000年,刘女士从家乡武汉来到深圳工作,从一开始在企业打工,到后来和丈夫一起开厂、开店,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2007年,她的大女儿杨柳出生。与同龄人相比,女儿体弱多病,反复发生肺炎、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经常是刚刚出院没几天,又因为感染而再次入院。 2012年,刘女士的小儿子杨乐出生,孩子还没满月,也发生了严重的病毒感染,生命危在旦夕。 无奈之下,刘女士带着杨乐直接回了家乡武汉,到当地知名的医院进行后续治疗,入住医院ICU。 幸运的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杨乐最终度过了难关,存活下来。 “后来我一直待在武汉不敢回深圳,就是因为孩子经常生病,怕孩子出危险。”刘女士解释,这一待就是2年。 刘女士在武汉也开了一家店,做好了长期在武汉生活的打算。这2年中,杨柳、杨乐姐弟俩仍然时不时要住院治疗,体弱多病。 最让刘女士揪心的是,有一次,姐弟俩几乎同时被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我当时真的很害怕,感觉可能会同时失去他们了。我甚至想,要是孩子救不回来,我也不想活了。”回忆当时的情景,刘女士忍不住眼眶湿润。 姐弟俩同样体弱多病,生病的症状也几乎完全一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能不能治好? 为了找到孩子的病根,刘女士甚至不惜重金,委托武汉的医院邀请外地的知名专家来会诊。但依然没有查出病因。 给两个孩子治病这几年,除了医保报销的那部分,刘女士和丈夫自费花去了几百万,“孩子用过的一些救命药都是进口的,医保不能报销。”刘女士说,巨额的治疗费用,使得她不得不跟丈夫拼命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孩子交给家里老人照顾。 回到深圳查明病因 2013年底,刘女士打听到刚成立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儿科引进香港和国际专家,提供循证医疗,这令她动了心。“也许这次可以回深圳了?” 2014年1月,刘女士带着杨乐第一次来到港大深圳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她想明确儿子到底得了什么病。接诊的是儿童风湿免疫专科毛华伟医生。 儿童风湿免疫专科团队由国际知名免疫学家刘宇隆教授领衔,他是亚太免疫缺陷协会主席。经过医疗组反复的病例研究,考虑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样疾病(简称ALPS样疾病)”。 这种病非常罕见,在全球仅报导数百例,但有约三分之一无明确的基因诊断。 明确临床诊断之后,除了对症治疗,医生还需要知道姐弟俩的病根在哪里,也就是要搞清楚到底是哪一个基因出了问题。 只有这样,医生在后续的治疗时才能“有的放矢”,而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儿童风湿免疫专科团队查看及讨论杨柳、杨乐姐弟俩治疗方案。 全球首次发现 研究成果发表国际顶尖临床免疫学杂志 港大深圳医院儿科为杨柳、杨乐姐弟俩提供了全基因组测序,通过专业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在2015年年中,医生团队终于从基因层面精准诊断: 姐弟俩都具有RASGRP1基因突变,正是这个突变,导致姐弟俩患病。RASGRP1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15q14),含有76710个碱基对,17个外显子。 这也是全球首次发现这一新的ALPS样疾病致病基因。 毛华伟医生和他的团队,又用了一年多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功能试验,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 最终,研究成果在2017年11月中旬发表在国际临床免疫学顶尖的《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 研究得以明确:杨乐和杨柳患的是同样的疾病,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姐弟俩的父母都是致病基因突变的携带者,父母生育的子女中,有25%的几率会患上这种遗传病,具体表现为自身免疫、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免疫力低下,非常容易反复感染。不幸的是,姐弟俩都属于这25%。 姐弟俩基因与正常基因对照图 明确病因之后,儿童风湿免疫专科团队给予了杨柳、杨乐姐弟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回到深圳后的这3年时间里,姐弟俩虽然有时还要住院治疗,但再没有出现过生命危险,病情一直比较稳定。专科团队目前正在进行精准治疗的相关研究。 精准基因诊断让更多患儿受益 据毛华伟医生介绍,精准基因诊断的意义在于: ▲有助于了解该病的分子致病机制 ▲指导精准治疗,包括针对性用药及分子靶向治疗 ▲遗传咨询与产前基因诊断,如果这对夫妻想再次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医生可以提供产前诊断,避免再次生下有遗传病的孩子。另外也可以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健康的小孩 ▲可以带动其他医生明确诊断同样疾病的患儿,令全球患有同种疾病的孩子都受益 这已经不是港大深圳医院儿童风湿免疫专科团队第一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应用研究。 近年来,团队成员一直践行精准医疗的理念,多次获得创新性的临床研究结果,推动了中国内地儿童罕见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精准诊疗,并服务于精确治疗。 港大深圳医院儿童风湿免疫专科团队由世界知名小儿免疫学家、亚太免疫缺陷学会主席、香港大学儿童与青少年医学系讲座教授刘宇隆,以及港大深圳医院儿科副顾问医生毛华伟领衔,团队致力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风湿性疾病以及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诊疗。 例如,采用传统基因测序与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疾病进行精准诊断;开展多种生物制剂治疗、精准小分子靶向治疗以及骨髓移植;提供PID产前基因诊断与遗产咨询等全方位临床服务。 此外,团队还积极开展临床转化研究,成立了精准医疗平台——深圳市PID诊治技术工程实验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科创委及香港RGC等多项研究课题。 港大深圳医院儿童风湿免疫专科团队 .2017
牛!诺奖评委和全球Top 2 癌症中心专家都来了!港大医院三名团队引爆朋友圈
提起癌症、不孕不育 不少人心里还是心惊胆战 随着不良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和环境污染等因素 近年来癌症已跃居我国居民第二号死亡原因 其死亡率与第一的心脑血管疾病接近 而不孕不育年轻化和发病率也不断上升 身体到底何时发出“预警信号” 本可以早点治疗却成“重症” 而在今天 港大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和生殖医学中心引入“三名工程” 有望解决更多市民“疑难杂症” 12月4日上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Brian O’Sullivan教授肿瘤放射治疗团队和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Kristina Gemzell-Danielsson 教授生殖医学团队“三名工程”揭牌仪式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举行。 深圳市医管中心党组书记张丹,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孙美华和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港大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和生殖医学中心“三名工程”项目揭幕仪式 分别在癌症治疗领域、生殖医学领域处于国际顶尖水平这两个医疗团队 将通过与港大深圳医院医、教、研全方位的合作 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和生殖医学中心打造成 国际水平的卓越诊疗中心 让肿瘤和不孕不育患者“大病不出深圳” 她是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评委 此次港大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引进的“三名工程”团队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耳熟? 是的,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诺贝尔委员会每年负责评审和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港大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引进“三名工程”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克里斯蒂娜·吉姆塞尔·丹尼尔森(Kristina Gemzell-Danielsson )教授是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妇产科讲座教授、诺贝尔委员会委员、欧洲避孕和生殖健康学会会长、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的性与生殖保健学院荣誉院士。她同时也是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 (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妇产科高级顾问,负责该医院的临床教学。 此外,她还在多个国际机构担任职务,包括:美国人口理事会的国际避孕研究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研究的科学和技术咨询小组组员、国际专业堕胎和避孕协会前会长、瑞典计划生育基准小组组长和妇产科协会的科学委员会成员等。 港大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引进“三名工程”团队的学术带头人 克里斯蒂娜·吉姆塞尔·丹尼尔森(Kristina Gemzell-Danielsson )教授 介绍此次合作内容 她的研究重点是子宫内膜功能、胚胎着床、人工流产;安全、高效、简化的人工流产;紧急避孕和避孕方法的开发。 Kristina Gemzell-Danielsson教授生殖医学团队成员还包括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妇女儿童健康部教授Luther Lalit Kumar Parameswaran Grace,以及他们的助手。 作为港大深圳医院五大卓越中心之一,生殖医学中心由国际知名的生殖医学专家何柏松教授担任主管。他也是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辅助生育服务的开创者。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辅助生育成功怀孕的几率目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从2015年10月启动试运行至今,港大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一共开展2600多个辅助生殖周期治疗,其中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患者妊娠率为54.5%。 港大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通过引进三名工程团队,双方将在三个方面开展医、教、研全方位的合作: ►利用最新的科技探讨如何改善辅助生殖的成功率; ►研究子宫内膜干细胞增生的调控,以干细胞技术重建受损的子宫内膜; ►培训达国际水平的生殖医学专家,使港大深圳医院、深圳乃至周边地区的生殖医学科达到国际水平。 他们是国际顶尖的放射肿瘤学团队 此次港大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引进的“三名工程”团队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玛格莉特癌症中心,这是北美单体设施最大的放射治疗中心,它的放射肿瘤学团队是国际顶尖的专业团队。 玛格莉特癌症中心学术排名世界第2,也是世界排名前5的研究型癌症中心。 港大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引进的“三名工程”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布赖恩 • 奥沙利文(Brian O’Sullivan)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放射肿瘤学家、头颈部肿瘤和肉瘤专家,现任加拿大玛格莉特癌症中心放射临床肿瘤中心Bartley-Smith/Wharton特聘主席。 此外,他还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预后因素委员会主席、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头颈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委员、美国放射肿瘤学会院士、欧洲放射肿瘤学会荣誉院士,曾任国际多学科结缔组织肿瘤学会主席。 港大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引进的“三名工程”团队的学术带头人 布赖恩 • 奥沙利文(Brian O’Sullivan)教授介绍此次合作内容 Brian O’Sullivan教授肿瘤放射治疗团队成员还有知名放射肿瘤专家、资深科学家、教育培训专家、技术专家,他们是: Fei-Fei Liu教授、Laura Dawson教授和Rebecca Wong教授,黄少翚(Sophie Huang)助理教授和张蓓蓓(Bei Bei Zhang)助理教授。 港大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通过引进Brian O’Sullivan教授肿瘤放射治疗团队,双方将在四个重点领域开展合作: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及转化研究; ►头颈肿瘤的放射治疗及转化研究; ►肝癌放射治疗及转化研究;四是放射治疗技术、质量控制。 港大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是该院引入香港大学优势学科打造的五大卓越中心之一,由李咏梅教授担任科室主管。 李咏梅是国际知名的鼻咽癌专家,她还同时兼任香港大学临床肿瘤学系主任及教授、香港港怡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管、香港放射学院副院长和香港防癌会副会长等职务。 临床肿瘤中心有香港及内地医生23名、专业放射物理及治疗技师23名(高级物理师及技师4名)。2015年1月肿瘤中心开始提供放疗服务,配置深圳最先进的直线加速器和完整配套的后装治疗机、立体定向治疗系统、CT模拟机、治疗计划及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提供了全面的放射治疗服务,涵盖了所有成人及儿童实体肿瘤的治疗。 Brian O’Sullivan教授团队成员将通过远程互动,以及亲临港大深圳医院等多种方式,指导港大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开展疑难病例的治疗、规划学科发展、指导和合作开展科研、进行人员的培训。 港大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也将借助Brian O’Sullivan教授经验建立完整病人信息库,在转化和基础研究专家Fei-Fei Liu教授、关新元教授指导下开展研究。 将深港合作延伸至国际 2017年,港大深圳医院引入四个“三名工程”项目,包括之前呼吸内科已经引入的“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英国国家心肺研究所)Fan Chung教授整合性气道疾病团队”,以及骨科已经引入的“香港玛丽医院张文智教授脊柱性病变治疗团队”。 四个团队中,有三个属于该院五大卓越中心,体现了医院在重点学科发展和高层次医学团队引进方面的国际水平。 开业五年来,港大深圳医院已经搭建起深港医疗合作平台,救治了诸多国内甚至国际罕见的疑难病例。 以生殖医学中心为例,2015年,港大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与香港玛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专家团队密切合作,成功实现在胚胎期通过技术手段:不仅剔除有异常基因可导致遗传病(地中海贫血)的胚胎,同时还使得挑选出的胚胎的人类白血球抗原(HLA)配型与其患有重症地中海贫血的家人相配。 通过应用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挑选出健康的胚胎后,医生将其移植入母体,帮助生育健康的宝宝。 通过两院的合作,香港首个成功案例(家住深圳的李女士)在2015年5月顺利生下健康的双胞胎,为其患有重症地中海贫血的二儿子豆豆(化名)提供了骨髓移植所需的脐带造血干细胞。 2017年10月中旬,豆豆在外院接受了骨髓移植,用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正是来自于他的妹妹(双胞胎之一)。移植完成后1个月,豆豆康复出院。后续只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及在家服用药物即可。点击了解更多:香港首例!试管婴儿为地贫兄姐提供干细胞治病 “深港合作共建港大深圳医院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更多深圳的病人大病不出深圳。港大深圳医院引入五大卓越中心和三名工程知名团队的意义也在于此。”卢宠茂院长表示,借助三名工程将更快更好地将深港合作延伸至国际,为更多的疑难危重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带动对本地医学人才的培养。 .2017
国内首家ACHS和三甲双认证医院,就是这家!
10月28日 港大深圳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现场评审 11月24日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在官网公布消息: “确定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作为一家建院仅5年的公立医院,港大深圳医院是深圳市,也是广东省最年轻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这意味着,深圳市三甲医院再添新成员,一共达到14家。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确定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的通知》写明:“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等规定,我委组织专家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进行三级医院等级评审。经审议,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达到国家卫生计生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要求。我委根据评审结果并经公示无异议,确定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有效期为2017年11月22日至2021年11月22日。” 通过国际国内双认证 作为国内首家深港合作的公立医院,2015年11月,港大深圳医院获得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颁发的全机构认证证书,成为中国内地首家通过ACHS全机构认证的医院。 同年,港大深圳医院启动三甲医院创建工作。 2017年10月25日-28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委托广东省医院管理评价质控中心7位专家对港大深圳医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场评审。 10月28日,广东省卫计委医政处张伟处长宣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经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标准!”三甲评审专家们认为:港大深圳医院创新诊疗模式,推行打包收费,杜绝滥用抗生素,成功引进香港医院持续改善的理念,重建医患信任,对医院暴力和红包回扣实行“零容忍”,创新不良事件管理理念,在中国内地首推公开披露,医院在各项细节管理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张伟认为,港大深圳医院的“绿色医疗”理念令人耳目一新。2017年第一季度,港大深圳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3.28%,在内地属于相当低的水平;医院药占比仅21%,与2016年全广东省各级医院平均药占比35.7%相比,明显较低。 作为深圳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港大深圳医院大胆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将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工资薪酬以及内部资源调配等权力交由医院管理团队,自主运营。 在内地率先实行“去行政化、去编制化”改革,医生没有编制,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医院的护理配置参考国际标准,医护比高于内地标准。这些宝贵经验,对于建立公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是良好的参考。 开启新时代 迎接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罗乐宣寄望医院尽早实现“国内一流”的目标。 罗乐宣说:“港大深圳医院在建院第五年能够获评三甲,这在深圳市市属医院是第一家。医院在新的起点上要思考下一步怎么发展。三甲评审重视的是持续改进,在这个基础上,基于深圳市政府对香港大学和深圳市政府签约时的期望,下一步要有更高的目标要求”。 一是以“国内一流”为目标,打造高水平的医、教、研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医院。 二是以“国际先进”为目标,打造国际化医疗中心。希望港大深圳医院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交流在国际化程度上,包括管理、运营机制和人文关怀方面能够成为国内医院的标杆。 三是希望港大深圳医院以建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核心,打造深圳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板。 “2017年,深圳很荣幸成为国家首批十五个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城市之一,我们也希望港大深圳医院在这方面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罗乐宣说。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表示,获评三级甲等医院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他说:“在深圳市政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动改革,在粤港澳大湾区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的时候,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定能够创造更多的成果,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这个深港医疗合作的平台打造得更大、更好。” 深港合作 医改先锋 2011年7月,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大学签订协议,双方合作举办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为深港两地在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的重大突破。 2011年7月27日,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前排右)与时任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前排左)签署了《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大学关于合作举办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协议书》。2012年,深圳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首批试点城市,正式启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2012年7月1日,港大深圳医院开业试运营。 2012年7月1日,港大深圳医院开业试运营。 2017年6月30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举行五周年纪念活动。 改革发展陆续推开 改革诊疗服务 病人优先 借助深港合作的优势,港大深圳医院借鉴、引进现代化医院管理服务模式,大胆试行多项诊疗服务改革创新措施,创造深圳多个“第一”,这些措施为深圳及内地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包括:预约就诊制度、全科门诊服务、打包收费、团队诊疗等。 ►严格医疗质量管理 ►不良事件管理 ►国际化急诊服务 ►推行临床路径管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目前实施的10种手术病例打包收费。 2017年5月,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国家心肺研究所-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呼吸疾病中心”挂牌仪式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举行。 2017年6月,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香港玛丽医院张文智教授脊柱性病变治疗团队”揭牌仪式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举行。 此外,临床肿瘤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引进的2个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Brian O’Sullivan教授肿瘤放射治疗团队”、“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Kristina Gemzell-Danielsson 教授生殖医学团队”也即将在2017年12月举行揭牌仪式。 教学科研 全方位发展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医、教、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2012年底医院已经申请成为香港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希望在CEPA的大框架下,建立更有效的科研平台、推动深港科研合作发展。 从2014年起至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共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年底,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资质。 2017年10月底,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功获批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深港合作 惠及民生 2015年10月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长者医疗券港大深圳医院试点计划:居住在深圳、珠三角以及香港本地,且符合条件的港籍长者,可以使用医疗券支付当日在港大深圳医院的预防护理、治疗和康复服务等医疗费用。为在内地居住的香港长者提供就医便利。 2015年10月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长者医疗券港大深圳医院试点计划。2017年5月,港大深圳医院和香港长者安居协会携手提供跨境“平安服务”,双方携手为在深圳旅游或居住的香港长者提供24小时紧急医疗和病人转介等服务。 慈善公益 和谐社区 港大深圳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的同时,大力推进医学预防和健康教育,开展多彩文化活动和慈善公益项目,打造“以病人为中心”的绿色人文医院。 2016年7月,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访问医院,对医院健康促进和社区关怀作了高度评价。 2016年7月,陈冯富珍“点赞”港大深圳医院健康志愿服务站。2017年5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第四届唇腭裂公益诊疗行动,免费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唇腭裂患儿进行手术治疗。2017年8月5日,全国“瓷娃娃”病友大会首次在深圳举行。 2017年8月,医院举办五周年展览揭幕仪式暨香港方树福堂基金和方润华基金捐赠仪式。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为下一个五年发展 开启新的征途! .2017
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港大深圳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现场评审
重阳佳节 金秋硕果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登上新高 港大深圳医院凝聚全力 共创三甲 大步迈进发展新里程! 10月28日上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随着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处处长张伟宣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经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标准!”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意味着,作为首家深港合作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港大深圳医院的管理标准达到国家三甲评审的要求,也标志着医院建设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深圳市副市长、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董事长吴以环,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市医管中心主任王大平,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汉城和参加反馈会的400多位港大深圳医院员工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港大深圳医院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广东省第一家接受并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场评审的医院;作为一家建院仅5年的公立医院,港大深圳医院也有望成为深圳市甚至国内最年轻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广东省卫计委医政处张伟处长宣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经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标准!” 听到三甲现场评审通过的结果,会议现场观众起立鼓掌,相互拥抱 通过国际国内双重认证 作为国内首家深港合作的公立医院,早在2014年1月,港大深圳医院就成功通过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认证,成为中国内地首家通过此国际标准认证的医院,并于2015年顺利通过ACHS全机构认证。 2015年,港大深圳医院启动三甲医院创建工作,全方面推动医院管理。 从2017年10月25日—28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委托广东省医院管理评价质控中心7位专家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以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对港大深圳医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场评审。 三甲评审专家分成管理、医疗、药事、院感、护理等七组深入到医院各相应科室和部门,对医院开展全面评审。 10月26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举行三甲评审汇报会现场。 10月26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举行三甲评审汇报会现场。 管理一组专家对病人关系科进行实地考查 药事组专家对门诊药房进行评估 护理组专家对手术室进行实地查看 医疗一组专家听取肿瘤科汇报会 管理二组专家对后勤保障部门进行点评指导 院感组专家对微生物科进行点评指导 医疗二组专家对重症医学科进行点评指导 经过两天的现场检查,专家们对医院的总体表现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评审专家组组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分院院长张忠林认为:“港大深圳医院将三甲评审标准与ACHS认证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理念,医院实行‘三权分立、去编制化’等管理模式,为国家医改提供了探索。” 专家们认为,港大深圳医院创新诊疗模式,推行打包收费,杜绝滥用抗生素,成功引进香港医院持续改善的理念,重建医患信任,对医院暴力和红包回扣实行“零容忍”,创新不良事件管理理念,在中国内地首推公开披露,医院在各项细节管理中充分体现国际化人文关怀理念,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三甲评审小组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邬利娜认为,在评审中感受到医院依法依规治理医院,崇尚讲规矩、讲诚信的文化已经扎根医院。各项改革尤其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惠及市民,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有效抑制了过度医疗,收费清晰合理。 医院全员热情高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共举,重在内涵”的三甲评审理念深入人心,给三甲评审专家小组成员留下深刻印象。 香港和海外专家建议:将三甲评审的优秀理念推向国际,发展成与JCI和ACHS评审一样的国际医院管理优秀工具。 绿色改革成最大亮点 契合国家医改目标 广东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张伟认为,港大深圳医院的“绿色医疗”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广东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张伟现场致辞 2017年第一季度,港大深圳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3.28%,居全国最低水平;医院药占比仅21%,与2016年全广东省各级医院平均药占比35.7%相比,明显较低。 港大深圳医院实践的“绿色医疗、循证医学”,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保持一致。 作为深圳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港大深圳医院大胆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将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工资薪酬以及内部资源调配等权力交由医院管理团队,自主运营。 在国内率先实行“去行政化、去编制化”改革,医生没有编制,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医院的护理配置参考国际标准,医护比高于内地标准。 这些宝贵经验,对于建立公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是良好的参考。 开启新时代:迎接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罗乐宣祝贺港大深圳医院顺利通过三甲现场评审,并寄望医院尽早实现“国内一流”的目标。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罗乐宣寄望港大深圳医院尽早实现“国内一流”的目标 罗乐宣主任说:“港大深圳医院在建院第五年能够创三甲,这在深圳市市属医院是第一家。要感谢医院员工的努力,以及省评审专家在之前的预评审中对医院的悉心指导。我代表深圳市卫计委,也受吴以环副市长委托,对港大深圳医院通过三甲医院现场评审表示祝贺!” 罗乐宣主任指出,“医院通过三甲现场评审以后,在新的起点上要思考下一步怎么发展。三甲评审重视的是持续改进,在这个基础上,基于深圳市政府对香港大学和深圳市政府签约时的期望,下一步要有更高的目标要求”。 一是以“国内一流”为目标,打造高水平的医、教、研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医院。在三甲评审以后,港大深圳医院要在区域内提高影响力,在学科建设、综合管理、核心竞争力方面协调发展,实现研究型医院的目标。 二是以“国际先进”为目标,打造国际化医疗中心。希望港大深圳医院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交流在国际化程度上,包括管理、运营机制和人文关怀方面能够成为国内医院的标杆。港大深圳医院此前已经通过ACHS认证,希望医院能够利用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推进各方面的建设。 三是希望港大深圳医院以建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核心,打造深圳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板。党的十九大对“健康中国”的定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比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要在医院治理体系和内部管理方面实现现代化,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港大深圳医院在治理体系上已经是法人治理结构,为推进现代医院管理提供了一个体制上的保障。 “我希望,港大深圳医院能够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践的先行者和样板。2017年,深圳很荣幸成为国家首批十五个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城市之一,我们也希望港大深圳医院在这方面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罗乐宣主任说。 深圳市医管中心副主任林汉城在会议现场致辞时说: 深圳市医管中心副主任林汉城在会议现场致辞 “港大深圳医院开业五年来,在‘办医、管医、行医、就医’四个领域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之路。今天是港大深圳医院走进新时代的新起点,医院的全体员工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神状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打造卓越医院,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树立质量典范等方面继续做出贡献。”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激动地表示,党的十九大宣布中国进入新时代,经过五年发展的港大深圳医院也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现场致辞 他说:“在深圳市政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动改革,在粤港澳大湾区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的时候,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定能够创造更多的成果,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这个深港医疗合作的平台打造得更大、更好。” 新的征程开始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为下一个五年发展 开启新的征途! 三级甲等医院 根据卫生部1989年颁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我国医院实行分级管理。医院共分为一、二、三级;每级又分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共有三级十等。我国至今尚未评定三级特等医院,因此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在我国是最高等级的医院。 .2017
绿色医疗 从我做起|这几件事,你做到了吗?
把绿色医疗奉为梦想 把梦想化为行动 追求绿色医疗梦想 需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事做起 一起共创美好绿色医院! 医疗零暴力 医患零距离 如出现暴力行为 医院一律报警处理 可联系病人关系科表达心声 联系电话:86913119 少开一罐瓶装水 绿色低碳从我做起 遵循绿色医院理念,我院决定2017年9月30日起,在全院范围内停止销售500ml以下的塑料瓶装水(矿泉水/纯净水),包括员工餐厅、万店通、一品轩,以及院内的自动售卖机。 廉洁行医 拒收红包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倡导廉洁行医文化,医院员工不得索取或接受任何红包及礼物。医院于2013年设立“病人紧急救助基金”,无法退还的礼品将拍卖用于资助贫困患者。如遇员工违反廉正从业守则,举报邮箱:ft@hku-szh.org 绿色医疗 花香深港 以身作则 从小事做起 为绿色医疗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