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发布时间 :2018-02-22
2018年1月,广东省卫生卫生计生委直属单位《人之初》杂志社主笔宋炳军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进行了专访,报道刊发在2018年2月的《人之初》杂志上。以下是报道原文:
一条 37 公里长的边界线,香港和深圳被轻轻隔开,亲密而遥远。
每天,超过 70 万人往来两座年轻而又繁华的城市之间,他们中很多人就像是城市候鸟,白天在紫荆花飘扬的香港上班,夜晚回到勒杜鹃怒放的深圳生活,用脚步丈量着两种不同的文化。
也有人逆流而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院长卢宠茂就是其中之一。“我白天是深圳人,晚上是香港人。”卢宠茂说,每个工作日早上 6 点多,他准时从香港薄扶林的玛丽医院出发,1 个多小时后抵达深圳红树林景区旁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夜晚再返回香港与家人团聚。
从 2012 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业第一天起,卢宠茂就开始了双城记的生活。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
6 年多的时间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经成为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面旗帜, 也是广东省最年轻的三甲医院, 而卢宠茂逐渐以医院改革者的身份广为人知。
“香港是一国两制,我们的医院是一院两制。”卢宠茂说,港大北上与深圳市政府合办医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会,两种理念的碰撞,“可以创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疗体系”。
观音赐来的外科专家
“其实,我自己就是粤港澳合作的‘成果’。”卢宠茂笑着说,他祖籍东莞,在澳门出生,在香港长大,如今回深圳工作,显然,在把港大深圳医院打造为中国医改的旗帜和粤港合作的样板之前,他自己已经是粤港澳合作的“重要成果”。
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因为他的出生就是一次“意外”。
卢宠茂父母毕业于岭南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广州和武汉的高校任教。在卢宠茂之前,父母已经生了4 个男孩,大哥二哥在广州出生, 三哥四哥在武汉出生,1961 年搬到澳门后母亲怀上了第 5 个孩子。由于担心还是男孩,就想打掉,然而母亲却梦到观音,问观音该不该要这个孩子,观音说要,这是一个好孩子。
“妈妈给我起了一个乳名:音赐,观音赐子的意思,广东话像是‘英气’,很多人以为我是英气勃勃。”
卢宠茂说,在他之后卢家又添了第6 个男孩,这是 64 万分之一的机会, 父亲因此调侃:“我们家为什么穷?因为家里无一千金。”
卢宠茂的父亲年轻时曾以医生为职业理想,他说:“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也不论是对富人还是穷人,做医生都可以帮到人。”他的理想因为抗战错过,却得以在子孙身上延续,6 个儿子出了 3 名医生,一名眼科医生,一名药剂师,一名肝胆外科专家,孙辈如今也有 5 名医生。
同样是选择做医生,卢宠茂别有一番抱负,他立志解决香港的某个医疗难题,肝病因此进入他的视线。
中国是肝病大国,香港的乙肝发病率和内地一样居高不下,而乙肝患者中四分之一会出现肝硬化、肝癌等重大疾病,1985 年在香港大学获得内外全科医学专业学士后, 他就选择了肝胆外科。
选择外科同样是有原因的。卢宠茂从小喜欢做手工,他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与刻刀、模型为伴, 他擅长在方寸之间展示灵巧的手指和层出不穷的灵感。
和刻刀一样,手术刀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个人脑和手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外科是真正能改变病人生命的,每一针, 每一刀都影响着一个人的生命。”
牛津大学医学史学家玛丽·道布森在她的著作中强调,医学是人类最大的福祉,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卢宠茂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并且认为外科尤其如此。他用肝胆外科手术中为血管缝针举例,针脚疏松会渗漏,针脚密集则可能引发栓塞乃至死亡。做手术是体现医学艺术魅力的时刻,他一直坚持手工缝线,就是相信自己的“艺术”。
30 多年过去了,卢宠茂的手术刀法和医者仁心打动了香港人。而他每一例手术背后,似乎都可以看到一个少年专心雕刻的影子。
为了让手术刀的刀法快速娴熟起来,他曾在猪身上练手,这既是医学试验,也是背水一战。在踏入肝胆胰外科领域后,卢宠茂遇到了很多肝硬化、肝癌病人,唯一能解救他们的就是肝脏移植。
肝移植手术是腹部外科中难度系数最高的手术之一,然而当时的香港距离这一手术非常遥远,所有的医院都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在病痛中离世。
一个又一个病人的悲惨经历, 让卢宠茂耿耿于怀,他决定在猪身上自学肝移植手术。香港肝病学专家、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范上达支持卢宠茂,两人联手, 一年杀了十几头猪,就取得了猪肝移植的成功。
1991 年,两人再次联手完成了香港第一例人体肝移植手术。可以说,香港肝脏移植手术, 就开始于沙宣道的猪栏。
由于人口基数小,起步晚,香港的肝移植数量少,而每个人的肝脏结构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没有足够的病例积累,医生很难面对各种突发情况。
为了尽快提高肝移植技术,更好地为肝病病人服务,卢宠茂决定到西方取经。他的目的地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那里有全球最大的肝移植中心。
当时一位师兄不看好香港肝移植的未来,他劝卢宠茂调整方向, 选择胆囊和胰腺。
“香港肝脏捐献很少,肝移植手术又特别复杂, 你学这个不会有前途的,回到香港可能连手术都没得做。”他说, 香港的私立医院不会开展肝移植手术, 跳槽也难, 会影响未来的事业发展。
“容易的就不用我做了。”卢宠茂笑了,当初选择肝脏方向就是因为肝脏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简单的肝脏切除手术也有 20% 的死亡率。不忘初心,他自然不畏惧肝移植手术将面临的困难。更何况,他从未有过跳槽到私立医院的心思。
用活人的器官救活人
UCLA 没有让他失望,这里每年要做 270 多例肝移植手术,每周都有 5 ~ 6 例。卢宠茂大开眼界, 他先做供体手术,再做受体手术, 废寝忘食。为了把最先进的肝移植技术带回亚洲,女儿的出生也顾不上,太太只好迁就他,去美国探亲生孩子。
一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超过100 例肝移植手术,从而掌握了全套技术,肝移植手术在他面前揭开了所有的面纱。
这一次进修是卢宠茂医学生涯的转折点,也是香港肝移植手术的转折点。
离开 UCLA 前,肝移植中心的朋友们为他组织了一场小型告别聚会,卢宠茂很谦虚地说,“我们香港是Mickey Mouse,我的愿望就是回到香港,每月能做 1 例,一年12 例。”
美国的捐献比例是每百万人中 20 人,香港只有不到 6 人, 卢宠茂想大展拳脚,但时常陷入无肝可用的尴尬,最初一年只能做 10 台左右的肝移植手术。
还是在美国期间,卢宠茂曾为一位车祸去世的 13 岁女孩取肝。女孩去世后,她的母亲很快同意捐献器官,并且在病历上写了一段打动卢宠茂的话:If she can not live,I hope she can live in another person.(如果她无法活着,我希望她的生命能在别人身上得以延续。)
卢宠茂多次讲述这个故事, 希望能够激发居民进行遗体器官捐献的热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了新的探索——活体右肝移植。“当时全世界都没有人敢做右肝移植,我们就想挑战一下,也是逼上梁山。”卢宠茂说。
人的肝脏分为左右两叶,右叶大而厚,占全肝 2/3,左叶小而薄, 占 1/3。科学证明,1/3 的肝脏健康就能维持一个人的生命所需,此前有专家尝试左肝活体肝移植,但卢宠茂认为,左肝太小,尤其是女性捐肝给男性时难以起效。
卢宠茂决定把风险的一部分转嫁给提供器官的人——肝脏是人体少有的可再生器官,切剩的 1/3 肝脏会恢复长大, 不会影响日后的正常生活。
1996 年,卢宠茂爬上了肝移植的珠穆朗玛峰,活体右肝移植成功了。
随后,香港肝移植量迅速增加, 最高的一年他的团队做了 96 例肝移植手术,其中 2/3 都是活体肝移植。而截至目前,香港累计已经完成了超过 1500 例肝移植手术,并且存活率超过 90%,大部分是活体右肝移植。
因为活体右肝移植的成就,2005 年,卢宠茂与范上达等四位医生为香港带回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0 年香港的亚洲电视将央视的“感动中国”节目全盘拷贝到了香港,有了“感动香港”年度人物评选。第二届,“换肝之父”范上达和卢宠茂一同入选。时任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赞美他们是香港良心,释放出正能量,足以引导整个香港社会的向上提升。
“真正感动香港的,是病人的坚毅和对医生的信任”,作为肝移植手术的领军人物,卢宠茂将更多的肯定给了捐献者,“真正感动香港的,是他们捐肝给亲人,甚至陌生人的勇气和无私精神。”当天, 卢宠茂穿着一身中山装,在众多西装革履的嘉宾中格外引人注意。
西方的认可终于姗姗而来。
2010 年卢宠茂被选为世界肝移植学会主席,打破了美国人的垄断。“我是肝移植学会唯一的亚洲主席。” 卢宠茂自豪地说,此前香港乃至整个亚洲的肝脏移植在国际上影响力很小,大多数相关的会议都是由欧美国家组织并发表相关研究。
直到卢宠茂的活体肝移植诞生,一剑西来,天外飞仙,亚洲的肝移植手术从落后者一跃成为领先者。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就在此前一年,卢宠茂曾差点放弃活体肝移植手术。
当时他主刀一例交叉换肝手术,两位捐肝者分别捐肝给对方亲属,移植手术均取得了成功,但 5 天后一位捐肝者健康情况突然恶化,出现肾衰肝衰,一度病危。卢宠茂特别内疚,他甚至决定,如果这个女孩因为他的手术而去世,他将封刀。
幸运的是,他成功抢救回女孩的生命,也保住了活体肝移植的生命。
开创活体肝移植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卢宠茂却从未停止前行的步伐。
他发现了一种名为小肝综合症的疾病,找到了缓解的方法,并且还找到了突破传统手术中对受体所需最小肝重量的方法,通过减少所必需的肝量而提高了手术对供体的安全性,一箭双雕。
此外,他还是全世界首位发表介入治疗肝癌临床对照研究的专家,他的肝脏切除手术在国际上同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针对肝癌患者肝移植降低复发率做了大量研究……
在香港玛丽医院工作期间,卢宠茂专职负责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手术,这些手术的挑战性非常大, 尤其是肝移植手术,平均每台手术需要 11 个小时,经常一个手术通宵完成了,而另一个手术已经在等着他,但他从未退缩过。
由于工作太拼,他曾试过每周工作 100 小时, 累到十二指肠出血,后来又因为主刀时颈部保持不动太久,导致神经受压,手部麻痹,香港人因此称他为“铁医”。
铁医有柔情,他多才多艺,会拉小提琴,爱听古典音乐,当上医生后,却完全没有时间一碰。“你现在给我一把琴,连看五线谱上的‘豆豉’(音符)也有点困难。”卢宠茂说,他坚持的爱好就只有跑步了。
为了治病救人,舍弃休息时间是常有的事情。十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卢宠茂帮助一个妻子捐肝救夫,“我牺牲的只是一顿和家人同桌的中秋晚饭, 但就换来另一个家庭十几年的中秋团圆。现在他们一家生活得很好,这已经是最好的回报。”
2004 年,父亲去世,卢宠茂曾反思没有给予家庭更多团聚时间。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旧忙碌,不舍日月。
如今儿子也成为忙碌的外科医生,已经可以预见未来也会忙得没有时间放在家庭中。“不知他以后会不会后悔,但我相信,作为医生,我们都有心理准备, 这是作为医生的责任和担当。”
做一次最大的科学研究
从 2012 年开始,卢宠茂的主场搬到了深圳。
由于还没有取得器官移植的许可,器官移植中心也由此成为港大深圳医院 5 个“卓越中心”中唯一仍未开展业务的部门。
不过,该院的肝胆胰外科却已经成为深圳乃至华南地区不容忽视的外科势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卢宠茂教授与肝胆胰外科团队共同讨论患者的影像图
2016 年,37 岁的潘先生因为长期拉肚子到医院治疗,竟然发现得了胰腺癌,并且转移到了肝脏, 造成 3/4 肝组织被癌细胞侵犯。这是和苹果公司 CEO 史蒂夫·乔布斯一模一样的重疾。
乔布斯选择的是肝移植,而卢宠茂在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后,提出了一个全新方案:尝试全球最新的“ALPPS 分阶段切肝”手术,结合腹部最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通过缜密的手术方式成功清除胰腺和肝脏的肿瘤,令病人起死回生。
不久前,在卢宠茂的指导下, 肝胆胰外科又开创性地开展了“养肝分步切除”手术。
据肝胆胰外科副顾问医生纪任介绍,该手术病人肝癌巨大,拿掉肿瘤后只能剩下16% 的肝脏,而国际上认为 40% 的肝脏才算是安全的,最终团队把手术分成两步走,第一步将肿瘤一侧的血管结扎,促使好的一部分肝脏迅速生长,7 天后增大到 37%,然后进行第二步切除手术,手术同样取得了成功。
卢宠茂教授带领肝胆胰外科团队开展分阶段肝切除术
这两个手术,卢宠茂都不再是主刀医生。不久前他被邀请到马来西亚,帮助马来西亚开展了首例肝移植手术,同样没有主刀。如今的卢宠茂工作重心已经从钻研个人技术转向了培养年轻医生,以及完善港大深圳医院的各项制度,推广绿色医疗文化,使更多人能够分享医疗技术进步的成果。
2016 年,卢宠茂接任港大深圳医院新的掌门人。“Failure is not a shame. Just do it.(失败并不可耻, 做就好了。)”卢宠茂说,他要推广绿色医疗文化。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张伟一直十分关注港大深圳医院, 也由此与卢宠茂成为好朋友。他表示,卢宠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腼腆的,但熟悉了之后就会发现他很睿智,“卢院长不仅是一名肝病专家, 更是一名医院管理专家,是一名有情怀的医院管理专家。和他交流,能够深切感受到他身上对百姓、对员工的关爱,感受到医生的初心。”
这份初心在医院里很轻松就能感觉得到。这座占地面积约 19.2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6 万平方米的医院,乍看更像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大学,远没有内地医院熟悉的拥挤、嘈杂之感。
在这里,患者候诊的时间很短,因为来医院之前患者就已经提前预约好就诊时间,只需比约好的时间提前半小时抵达医院即可。
初次就诊“先全科再专科” 的就诊秩序也分流了人群。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心也十分周到,你待在候诊区,只要有困惑,就可以就近找到工作人员来帮助你。
偶尔你也会碰到卢宠茂,他有一双大长腿,步伐频率很快,很多时候,身边的人要小跑着才能跟上他。在手术室,卢宠茂从来都是从容不迫的,但在医院管理中,他的步伐一直比较快。
正是因为这种紧迫感和效率,在过去 5 年多的时间里,港大深圳医院在办医、管医、行医、就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比如前文提到的确立“先全科后专科”的就医秩序、推出全部预约挂号制,以及取消编制后全员聘用并以岗定薪、门诊取消输液、建立了病人关系科公开处理医患矛盾、推出全科门诊和住院打包收费服务, 已经于 2016 年 1 月推出的 10 种手术病例住院打包收费, 以及即将于 2018 年春节后推出的新的57 种住院病例打包收费等等, 无不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动作目前已经被推广到深圳乃至广东。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树立了深圳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本。”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说,港大深圳医院已初步建立起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
不止如此,卢宠茂还积极打击号贩子,并且通过绿色医疗文化消灭了“黑金”、红包。
他成立了一个廉政科,邀请香港廉政公署的退休工作人员来上课,在医院里面推广廉洁的理念。他组织人手将无法退回的礼物进行拍卖,建立基金帮助一些困难病人。“信任、公平、公正,也将是我们的一个贡献。” 卢宠茂说。
通过一系列措施,港大深圳医院让医生和病人站在同一个方向, 而不是对立面。而从期待到疑惑, 从埋怨到接受, 深圳人也已经习惯了这个混血儿, 该院患者满意度在深圳各大医院中排名第一。
当然,质疑的声音也一直存在, 但已经无法阻挡港大深圳医院的发展。就像深圳市卫生和计生委医改办主任李创介绍,港大深圳医院是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面旗帜,它已经立起来了,迎风飘扬。
也有人曾当面问卢宠茂,你是大学教授,以临床技术闻名于世界,为什么会选择在即将退休的时候转行做一名行政管理人员?
他的回答是,这是一次伟大的科学研究。“你们不要觉得我一直在办公室里面开开会,搞搞接待, 其实我把医院看成一个实验室—— 港大深圳医院是全世界医学研究最大的一个项目。”卢宠茂说,自己毕业已经 33 年了,研究了一些新的外科手术,可能帮到了几千人, 但是医院改革的成果推广出去,可以影响深圳近 2000 万人,影响广东 1 亿人,乃至影响全国 13 亿人。
目前港大深圳医院的诸多探索还在路上,作为一个毅行者(香港远足筹款活动)和马拉松运动爱好者,卢宠茂深知,在一个漫长的运动中,毅力比体力更重要。
“我们医院还是一个婴儿。刚刚服务量提升,财政比较稳定,通过了三甲认证,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成为国家药监局认可机构,可以做药品临床试验了,我们可以站稳了,可以走路了。”卢宠茂用人生做比喻,他说,相信港大深圳医院一定是未来内地医院的模式,“我们的婴儿不是一个普通的婴儿,大部分人都希望他是 superman。”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可以做更多更好的事情。”卢宠茂说。他喜欢听刘德华的《如果有一天》,有时候也会轻轻哼唱,歌词自在豁达,像佛偈,那是一个美好的未来:“只要食得落睡得好,天天里笑得开口。”
来源:《人之初》杂志2018年2月刊
采写:宋炳军
编辑:方羊